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溫室指導 >> 瀏覽文章
利用大棚種植蔬菜,因產品上市早、售價高,能給菜農帶來較高的收益,成為菜農種菜的重要方式。然而,在平常的生產管理中,不少菜農僅憑自己的直覺或不成熟的經驗,常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,采取一些不正確的措施,從而有可能導致減產減收。下面就為菜農們糾正常見的錯誤及預防措施。菜農們一定要記??!
誤區一:溫度高,蔬菜就長得快
實際上蔬菜生長對溫度是有上限要求的,一般為25℃-32℃。溫度過高,植物呼吸作用大,機體運行、生理活動發生紊亂,植株徒長,營養和生殖生長不平衡,產量反而會下降。
防止措施:
一是溫室大棚設置兩道放風口,當溫度過高時,及時通風降溫。
二是根據不同品種的蔬菜生長期和各個器官生長期所需適溫,進行生產管理,防止高溫長蔓不長果。
誤區二:留苗越多,產量越高
不少菜農在留苗時總想多留幾株,認為苗多能高產。其實,冬末春初季節因氣溫低、光照弱,植物的光合作用弱,碳水化合物合成少,只有合理稀植才能高產。
防止措施:
一是越冬蔬菜應合理稀植為宜。
二是為有效利用空間,可采取前期密植、中期疏株、后期疏枝的管理辦法,以葉枝不擁擠為準。
誤區三:株蔓旺,蔬菜長勢就好
多數菜農認為植株蔓藤長勢旺是好莊稼,其實土壤水多植株蔓葉旺、根必淺,營養生長過旺,勢必影響生殖生長,產量反而降低。
防止措施:
一是在蔬菜幼苗期,控水控株,促根生長,盡量讓地下根系吸收營養占60%左右,中后期地下和地上吸收營養量各占50%。
二是生長前期,植株體營養生長占60%,生殖生長占40%;中期各占50%;后期生殖生長占60%-70%,植株營養生長占30%-40%,即生長前期保證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葉面積,后期則控制蔓長促果長,以提高產量。
誤區四:施肥越多,長得越好
一些菜農認為,溫室大棚投入成本大,平時生產管理時,就往菜地大量施肥,以求多產出。其實蔬菜正常生長所需的土壤全鹽含量為0.2%-0.3%,當超過0.65%時,根系就會出現反滲透,從而導致植株枯死。特別是當溫室大棚內溫度高、濕度大時,有機肥分解快,不少大棚內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要高2-3倍,氮揮發量大,施肥過多,極易引起肥害。
防止措施:
一是種菜3年以上的溫室大棚,腐熟的雞糞、牛糞畝施用量控制在2500公斤以內,化學肥料施用量減少50%左右。
二是全鹽含量大的地塊,應多施牛糞、腐殖酸肥和菌肥,以提高土壤碳氮比,同時加強翻耕,松土透氣、解鹽,降低肥害。
三是補施硼、鋅、鎂等微肥,平衡土壤養分,爭取持續高產。
誤區五:勤打藥,病害就少
在蔬菜生長中后期,由于溫度高,蟲害多,有些菜農每隔2-3天就打1次藥,認為藥打得勤,就可以防止病害蔓延。
防止措施:
一是對癥噴藥,最好是選用含銅、含鋅劑,既能殺菌,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,還能促進作物生長。
二是改善生長環境,蔬菜生長后期,枝繁葉茂,通風不良,天天打藥效果也不見得好,此時,應疏葉通風降溫。
三是對由土傳病菌引起的死秧,應在苗期用藥預防。如果不清除病源,苗期帶病菌,后期發作,病菌已侵入植株體,勤打藥效果也不好。
誤區六:茬次多,收入就多
很多人認為,建造溫室大棚,因投資大,所以不能讓地閑著,盡量多種作物,一茬接著一茬。其實,種植蔬菜茬次多,結果往往適得其反,種植效益并不高。
防止措施:
依據蔬菜市場行情,合理安排作物茬口。
一是越冬種一大茬作物,春秋季節,則以一年兩作為宜,茄子、辣椒、番茄和黃瓜等作物老株再生可續收一茬,如市場價格低時,就清除植株晾地。
二是夏季空閑一段時間,深翻土地,雨淋壓鹽、暴曬殺菌,悶棚滅蟲,熟化土壤,以保證土壤疏松透氣。
誤區七:無土栽培較常規栽培成本高
無土栽培雖增加了培養槽、供水管、富養基質、生態液、有機營養液等物資,增加了費用,但省去了翻耕土地等生產環節,并減少了農藥、化肥等農資投入,與常規栽培相比,生產成本反而低。
通常,基質無土栽培不需要高科技設備,只需投資幾千元,建造栽培槽和微灌系統,制作基質,生產成本較常規栽培減少80%;生產管理方便,打開閥門即可供水供養,減少了水分散發面積,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,延長了蔬菜生長期,一般增產幅度達20%-40%。